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接受张家港市塘桥镇委托担任《塘桥镇欧桥村文化资源调查合同》项目主持人,调研团队由复旦大学多学科背景成员组成(7名),将在三个月内,以多学科专业(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等)视角,深入田野地进行实地调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挖掘第一手材料,研究剖析归纳总结欧桥村文化资源现况,根据事实进一步提出相关保护和发展概念性规划。
预期成果有三:1、《欧桥村文化资源调查》报告文本。2、调研过程中所采集到的照片、视频、录音等数字记录(经过分类整理)。3、欧桥文化生态保护与村落文化发展规划建设指导意见书。
辟尘道院位于张家港市塘桥镇欧桥村,亦名金童庙,前身为“西阳山居”,毁于明嘉靖间倭乱。清朝初构堂阁,奉祀斗姥、吕仙像。光绪年间,因江岸渐塌,迁于张家巷东侧仙人台基上,民国23年进行改建,解放后房屋曾移作西旸小学校舍。1974年拆庙,异地重建西旸小学。现原址尚存“辟尘山碑记”青石碑一块。
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受邀参加奠基仪式。其他受邀领导有:苏州市民宗局、张家港市民宗局、文广新局、苏州市文保办等相关单位领导和苏州道教协会会长参加奠基仪式。
仪式结束后,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口头接受塘桥镇人民政府委托,针对塘桥镇欧桥村文化资源进行田野调查,发掘欧桥村的重要非遗项目,采集有关信息和资料,梳理相关非遗资源,为欧桥村下一步规划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照片由塘桥镇宣传文明办宣传干事陈东提供)
![]() |
![]() |
为扎实推进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探索实践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2014年4月15日,江苏省文化厅在张家港市召开《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内容为指导有关申报建设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由张家港、吴江、金坛、宜兴等地汇报实验区筹备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情况)。
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受苏州市吴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协同参加“江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并作为吴江区代表汇报实验区筹备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情况,获得省厅领导及省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肯定,同意支持苏州市吴江区继续深化撰写《江苏省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申报文本,并寄予厚望和期待。
![]() |
![]() |
2014年4月1日,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接受苏州市吴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江苏省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并召开该项目第一次工作会议。
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率领的调研团队将在2014年5月至9月间,以多学科专业视角,以实地调查为主,深入挖掘第一手材料,辅以访谈和文本资料研究,对同里镇重要非遗项目采集有关信息和资料,梳理相关非遗资源,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协助苏州市吴江区规划设计《江苏省同里水乡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撰写申报江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文本。
![]() |
![]() |
2013年12月23日,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接受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苏州市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类调研》项目,2014年1月16日在苏州吴中区召开该项目工作部署会议。
会议由吴中区文管办王局长主持,同时邀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龚平主任、王燕副主任进行指导。龚平主任发言指出,此次调研的目的: 1、为了合理利用这些项目 。2、对现状进行摸底了解。 3、试图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
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率领调研团队(由复旦大学和苏州大学多学科背景的8名成员组成)在会议中和来自苏州市吴中区13个镇级文体站代表进行交流。
调研团队将在未来一年期间,以多学科专业视角,深入田野地进行实地调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挖掘第一手材料,研究剖析归纳总结吴中区节庆类(庙会)非遗现况,根据事实进一步提出相关保护和发展概念性规划。
此调研目的有二:1、真实记录、完整保存和分类保护民俗节庆类文化。2、传承习俗、传播文化和合理利用民俗节庆类资源。
预期成果有三:1、《吴中区民俗节庆类调研报告》一篇。2、《吴中区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建议》概念规划文本。3、调研过程中采集所采集到的吴中区民俗节庆重点项目活动开展过程照片、视频、录音等数字记录。
![]() |
|
日前,为进一步摸清全区民俗文化活动,更好保护传承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区文管办正式启动了全区民俗节庆活动的调研工作,并于1月16日下午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
本次调研工作将重点围绕全区17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节庆项目展开为期一年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内容包括抬猛将、东山台阁、穹窿山上真观庙会等等。调研工作还邀请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专业团队进驻,乡镇文体中心共同参与,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走入民俗活动的中心,以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记录保存吴中区民俗节庆活动开展的过程及其产生、发展、历史演变、所负载的民俗文化内涵、价值意义、存续条件等,为下一步传统文化的分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章内容摘自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局官网,链接如下:http://www.wtj.szwz.gov.cn/Show.asp?id=3748)
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接受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担任《苏州市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类调研》项目主持人,调研团队由复旦大学和苏州大学多学科背景成员组成(8名),将在未来一年期间,以多学科专业视角,深入田野地进行实地调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挖掘第一手材料,研究剖析归纳总结吴中区节庆类(庙会)非遗现况,根据事实进一步提出相关保护和发展概念性规划。
吴中区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名山秀水、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故产生了众多渊源厚重、文化多元、种类丰富的民俗节庆类活动。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曾生活于此地,如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大师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谱写了吴中历史千古流芳的华美篇章。
吴中区民俗节庆活动分布区域较广,现下辖13个镇:长桥镇、甪直镇、车坊镇、郭巷镇、光福镇、藏书镇、木渎镇、胥口镇、横泾镇、浦庄镇、渡村镇、东山镇、西山镇。活动种类较多,尤其以民间信仰为主的庙会最为突出,有著名的穹窿山上真观庙会、光福圣恩寺庙会、光福平台山庙会、车坊金山城隍庙庙会、木渎五峰山庙会、临湖东岳庙庙会等数十个。此外以岁时节令为主的传统节庆活动也十分丰富,如东山台阁,荷花节,及东山、胥口等地的传统抬猛将活动,十分活跃。
此调研目的有二:1、真实记录、完整保存和分类保护民俗节庆类文化。2、传承习俗、传播文化和合理利用民俗节庆类资源。
预期成果有三:1、《吴中区民俗节庆类调研报告》一篇。2、《吴中区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建议》概念规划文本。3、调研过程中采集所采集到的吴中区民俗节庆重点项目活动开展过程照片、视频、录音等数字记录。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于2013年12月21日-22日在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超德教授主持。苏州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田晓明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杜晓帆教授和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春宏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言。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张朋川教授、卢朗教授,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吴洪教授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担任三个单元的主持人,共有15位专家发言。法国欧亚印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志勇博士受邀参加论坛,在第二单元中发表论文并演讲,题目为《江苏省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况初探》。其他14位在论坛发表论文的专家为:杜晓帆,龚平,过伟敏,黄荣光,李砚祖,李立新,沈爱凤,孙建君,王燕,许大海,袁宣萍,袁牧,张跃,朱淳(按姓氏拼音排序)。
![]() |
![]() |
在晚会入口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